西方艺术脉络(4)——对哥特建筑及其它艺术的评介(附注篇一)
1)、哥特人原信阿里乌派,后改信天主教,语言上也被拉丁化,西哥特王国8世纪就灭亡了,但其残余势力发动的“收复失地运动”持续到15世纪末,促进了伊比利亚半岛民族国家(西、葡)的形成。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出现了融合古希腊式、巴西利卡式、拜占庭式和罗马式建筑的哥特式建筑,以尖顶教堂为主要特征,流行于12-14世纪。
12世纪的法国是除意大利外最富裕最先进的国家,其工匠也被认为是最好的,贵族、宗教团体以及广大人民为教堂的修建提供了大规模的财力和人力,这些都为哥特式教堂的首先在法国产生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支持。
韦尔斯座堂 (1176–1450)
2)、11世纪以来,伴随着十字军东征,伊斯兰文化传入西欧,伊斯兰的肋拱技术(一种以砖石砌筑建筑骨架的技术,用以承受屋顶的巨大重量)也进入了西欧的基督教世界,“罗马奈斯克”建筑的设计师们吸收了伊斯兰的肋拱技术,发展出交叉拱和肋架券。这就是“罗马式艺术”(是一个专用词)。
哥特式建筑的设计师们继承和发展了罗马奈斯克的建筑结构,将肋架券和二圆心尖券加以结合,彻底改造了罗马奈斯克建筑的拱顶。
虽然,哥特式建筑的平面依然沿袭了罗马奈斯克建筑那种略加修改的巴西里卡式长方形平面,在平面布局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它的立面却大为改观,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一丛丛垂直向上的线条和顶端朝天的锐角,有一种与以往任何建筑截然不同的向上飞腾的气势,再加上密密麻麻的雕像布满墙壁,使建筑更加精致、神秘、美丽、宏伟。
圣礼拜堂 (1194-1248)
哥特式建筑将这样的独特气质赋予空间构造中,将希腊式那种敞开的院子和柱廊之类的形式移到了教堂建筑的内部。
哥特式建筑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有重大影响,其魅力来自于比例、光与色彩的美学体验,即通过对光的形而上的沉思,通过对“数与色”的象征性理解,使灵魂摆脱俗世物质的羁绊,迎著神恩之光向着天国飞升。
3)、另外,夏特尔大教堂(约1260年建成主体部分,是法国中世纪四大教堂最有名者)的门柱上的人物,有着清晰的面部结构以及安详、静谧的面部表情,散发出肃穆和神圣的气息。这表明哥特式建筑师们开始慢慢关注人的真实的内心活动、精神状况以及可触感,并在雕塑作品中表达出来,体现了雕刻家们写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这与罗马奈斯克的人物雕刻有着明显的区别。
夏特尔大教堂
【所以,即使称哥特式建筑为“小文艺复兴”建筑也不会离谱。哥特一词只在接下来的一两百年内在欧洲的一部分区域有一点点贬义的意思,被文艺复兴派贬的,其后一直被认为是艺术的集大成者之一】。有评论写道:
“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的终结,是中世纪的集大成者,它囊括了中世纪的神学、哲学、道德观念、七艺(语法、修辞、辩论、音乐、算术、几何、天文)、社会上各个不同的阶级、城乡的四季劳作、罪恶与美德、自然中已知的一切、大地与海洋中已知的一切、历史上已知的一切,尤其是信仰与爱的巨大力量”。
鲁昂主教座堂 (15世纪)
4)、哥特式建筑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在北欧地区,这种风格几乎未衰落过。然后在18世纪重新被欧洲艺术家肯定,“哥特式复兴”运动推崇中世纪的阴暗情调。在19世纪,西班牙著名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仍然以哥特式风格为主,建立了圣家族大教堂。20世纪90年代,哥特电影还真正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全世界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高潮。
受到18、19世纪“浪漫主义”影响的哥特,开始强调解放个性。到了20世纪的现代,朋克文化的流行,哥特成为了人们对生活的透彻、颓废之感,藐视生命的同时却追求着极致的精神世界。
哥特晚期米兰大教堂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https://145758.com/yishudiangu/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