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脉络(36)—野兽主义/新表现主义
14.1、野兽主义(1900-1935):有潜力成为孵化流派,但还是先放在梵高系后面,尽管马蒂斯受到塞尚和高更的影响都很大。
野兽派画家是第一个与印象派以及旧的、传统的感知方法决裂的人,他们对自然界自发的、经常是主观的反应是通过大胆的、不加掩饰的笔触和高调的、充满活力的色彩表达出来的。
《罗马尼亚人的上衣》油画
野兽派可以看成是从表现主义产生的,有时也被视为一些抽象绘画的先驱,然而,野兽派没有完全放弃与物体关系的最后一步,正如马蒂斯强调的那样,抽象只是模仿。
野兽派摆脱了物体固有的色彩特征,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夸张的颜色来实现色彩在画面中的完全释放和独立,野兽派的出现把欧洲从几百年的传统的自然色彩概念中释放了出来,野兽派的产生意义,就在于色彩不必依附于任何自然形态以及他们的真实性,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品格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可能取名“色彩派”还利于传播一些。
《红色的和谐》
14.2、新表现主义:(1970-1990)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早期后现代主义运动,其成员有时被称为“新野兽派”。它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反对极简主义概念艺术的反动运动,被视为表现主义绘画风格的复兴,它的特点是颜色鲜艳,涂漆厚重,不加修饰。最初从德国开始的。
从哲学上讲,新表现主义画家通常试图说明人的孤立以及现代社会所产生的疏离。这些问题通常是产生于欧洲的旧世界而非美国的新世界,这两个地理集团之间的竞争元素进一步凸显了这种紧张关系,他们各自将自己视为当代艺术的中心。
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静物》
它是以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为楷模,当然,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机械的摹仿。作为波普艺术和极简主义的反动,新表现主义以表现自我为主旨,在画面、笔法、情调等方面显示了对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的回归倾向,但由于两者发生的时代不同,故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并不同。
新表现主义是德国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构成历史环境的产儿,它在理论上接受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讲究绘面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狂的、原始主义的简单的美学风格:尽力主张还给画以本求面具,注重给画性、探索内容、色彩、形式的自我语言。他们的作品主要表现缅怀民族传统的抑郁情境和反思战败历史的悲怆心态,有的作品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有的作品则嘲笑自己的无能。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夜的秩序》
第二孵化流派截至梵高系才叙述完,第三孵化流派与第二孵化流派是兄弟感觉,第四第五第六孵化流派是高更系塞尚系梵高系各出一个的意思。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https://145758.com/yishudiangu/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