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艺术典故

西方艺术脉络(65)—全文总结篇章(八)

F的附注:康德的美学思想以及后来沿革

上文谈到哪些哲学思想可能带来新的艺术革命,以及艺术产业的发展?这就有必要认识“艺术产业”。这件事主要是康德解决的。就是说,对黑格尔的各种批评会诱导出新的艺术形式,但这些共同构成的“艺术产业”的合理性问题,却是康德解决的。

“产业化的艺术”还是艺术吗?会不会已经是艺术的“异化”了?

1雷内·马格利特《Time Transfixed》(1).jpg

雷内·马格利特《Time Transfixed》

这个问题,康德又一次完成了可贵的调和,他的主要意思是“基本上还算艺术”。黑格尔不这样认为,他都认为“浪漫主义发展到极端,艺术就死亡了、没有艺术了”,显然他不看好什么“产业化的艺术”。左派也不这样认为,我们历来也很重视左派的观点。

描述当今艺术品,很像工业品流水线上压模生产出来的,模式化、类型化。用“产业”一词,是说艺术已经成为一种经济行为,这个提法比较中性,比“文化工业”好。

2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Lobster Telephone》(1).jpg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Lobster Telephone》

艺术哲学如何阐述艺术产业的本质特征,这需要回到现代艺术哲学的起点,康德美学。

一、康德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美学”与“艺术哲学”,两个词并不同义,此术语虽然是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倡使用,但他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体系。现代美学体系的建立者是康德。

1)、真、善、美的统一是欧洲古典时期与中世纪的普遍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美从属于善,正因为美是善的 所以才能产生快感”。他的影响一直作为基本常识被接受。

3利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自画像》(1).jpg

利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自画像》

2)、最早主张感性的“非真非善”是十八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哲学家休谟,他认为美只能够发自欣赏者的心里,是典型的主观感觉。莱布尼兹也持类似观点,他把认识分为二种:“明确的认识” 与“混乱的认识”,前者为理性认识,后者为愉悦性认识。

4法兰西斯‧毕卡比亚(Francis Picabia)(1).jpg

法兰西斯‧毕卡比亚(Francis Picabia)

3)、这些理论启发了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他以aesthetics命名一个新学科“感性学”。不过感性本身追求快感,在理性的“目的论”前不能平起平坐。因此,在康德之前,感性一直没能获得与理性对等的地位。(康德的使命,或者说“调和天才”的使命就是要让“感性和理性平起平坐”)。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https://145758.com/yishudiangu/20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