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脉络(48)—极繁主义/新极简主义
A3.1、极繁主义
极繁主义在艺术界并非“诞生”,而是“回归”。这种风格在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便有迹可循。17、18世纪的法国与意大利一反文艺复兴时期严肃均衡的艺术风格,将“俗丽凌乱”之风带入艺术领域;而后的洛可可时代更是热衷于无序与不对称。此时,人们开始在艺术品中体会到差异感,从而引申出情感表达,使之成为承载思想的媒介。
版画《Doria Pamphilj》
极繁主义就是一切展现颓废、放肆、挥霍的设计,大胆地运用夸张色彩和繁杂图案来完成百分百吸人眼球的设计。
如果说极简主义是理性,那么极繁主义就是夸张的感性,它们是代表逻辑的太阳神和代表情感的酒神之间无休止的角力(可参考俄耳甫斯主义中提到的内容,太阳神和酒神之间的关系创造了现在欧洲文明的主体)。
版画《伯利之家,蓝色丝绸更衣室》
但与其说时尚在两个极端间的摇摆是一种本能反应,不如说它一贯是时代的产物,是一段时期内人们对理性或夸张的需要。
极繁主义平面设计的核心理念,拒绝意义的说明,重视艺术的感性形式,追求平面设计作品和参加者的心通过图形表现的直接交流,重视平面设计作品的开放性和交互性。
A3.2、新极简主义:
是21世纪初在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和音乐领域的一种相当模糊的艺术风格/运动。它有时被称为“新地理”、“新概念主义”、“新未来主义”、“新抽象”、“验光”、“后抽象主义”、“模拟主义”和“智能艺术”。
熊言钧 2011-0409A 布面油画 150X170cm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https://145758.com/yishudiangu/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