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茂,海纳百川——海上画派
19 世纪中叶,上海开埠之后,经济发展迅速繁盛,工商业的发展活跃了这里的艺术市场,吸引了江浙一带的众多画家,云集于此,逐渐形成“海上画派”。
“海派”诸家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画家有“三熊”(张熊、朱熊、任熊),“三任”(任熊、任薰、任颐),以任颐为高峰。晚期“海派”则以吴昌硕为巨擘,有“海上双璧”(吴昌硕、王震),“海上四大家”(赵叔孺、吴湖帆、冯超然、吴待秋),以及“三铁”(苦铁吴昌硕、冰铁王冠山、钱廋铁)。这些“海派”画家大都平民出身,以卖画为主,创作题材丰富,画面清新脱俗,深受平民阶层的欢迎,与当时以北京为中心的宫廷画派形成鲜明对比。
任颐
“海派”善于把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上海经济的繁荣发展,使之富裕的象征落在精致文化的发展上,而绘画创作就是极为适宜的主题艺术,促进上海地区艺术活动的蓬勃发展。虽自古也有卖画的记载,但文人雅士大都以知音相赠,或教书授徒,以求束脩。虽然先有郑板桥等人,画家职业性的主张,但真正形成以画为职业的事件,还是得益于上海地区的繁荣,形成此风气的催发者。再加上上海地区本身对杨州画派的承继,使其画风已接近职业性、专业性。
吴昌硕
“海派”传承了唐宋传统技艺,同时吸取明清时期陈淳、徐渭、陈洪绶、石涛等诸家之长,又受清代金石学影响。形成潇洒放纵、雄厚古朴的画风。
在绘画技巧上,借鉴民间与西洋绘画艺术,对传统中国画大胆改革创新,体现时代生活气息,融贯中西,独成一派。
在绘画内容上,花鸟最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依序再为杂项题材。以自古诗词、文学为基调,用笔简逸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在审美上具有强烈的世俗情调和浓厚的生活趣味,受绘画商品化的影响,“海派”画家的作品常常迎合市民欣赏的口味。赵之谦画上的“大富贵”、虚谷的“松鹤延年”、“紫绶金章”等皆是代表。
吴昌硕
千万邦文化是集数字科技、文化艺术和版权交易于一身的综合性文艺交流平台,在这里,您能够获取最新文化资讯,交流艺术心得,平台还提供绘画艺术、数字潮玩和动漫头像等多种形式的IP商用版权服务。别再犹豫了,关注千万邦,开启属于你的艺术之旅吧!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https://145758.com/yishujianshang/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