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艺术典故

《苏格拉底之死》:用生命上的最后一堂课

昨天,是教师节,你有没有回想起你的老师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创新,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培养。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其实除了有孔子这位万世师表外,还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也被收录到了教材中。

他就是苏格拉底。许多历史教材和高中语文教材中都配备了一张插图——《苏格拉底之死》。这张图片记载的就是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苏格拉底临死前的场景。而这幅画就是法国著名艺术家雅克·大卫在1787年创作的油画,也是他的代表作,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苏格拉底之死改.jpg

其实对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的进行创作的名画不止他这一幅,还有相同命名,并同样是在1787年创作的让·弗朗索瓦·佩龙的《苏格拉底之死》。这位作家和大卫一样,绘画水平都相当高超,是当时名震一方的画家。

苏格拉底1改.jpg

两人的画作有许多共通之处,都将苏格拉底放置在了画面的核心位置,而苏格拉底的身旁则围绕了众多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勾画呢?这就要联系到当时的背景。

苏格拉底作为古希腊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然而在晚年时期,他却因为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与当时的统治观念相悖,于是他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信仰新神”“蛊惑青年”罪名被判死刑。但是在临死之前,他的学生其实已经为他打通了所有关节,他可以安全地从狱中逃走,但是苏格拉底并不愿意。他认为,他是被国家民众判决有罪的。如果此时他逃走了,那么法律便会失去应有的效力和权威。于是为了坚守国家法律的权威性,苏格拉底毅然赴死。

苏死3改.jpg

临死前的苏格拉底被他的学生环绕着,而且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卫的画,还是佩龙的画作苏格拉底都在激情高昂地讲课,他高举着手,仿佛是在呼唤正义感受正义,而他的另一只手却伸向了毒酒。他的学生有的在认真听他讲课,而有的则露出悲戚的神情,甚至不忍再看,低下了头,遮住双眼。

苏死4改.jpg

苏格拉底的英勇无畏和学生的悲伤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打动了之后的无数观赏者,这才是苏格拉底上的最后一课,关于生命和社会的一堂课。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https://145758.com/yishudiangu/162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