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山水的兴盛——五代十国
公元十世纪,李唐与赵宋更迭的五十三年的时光间,中原经历梁、唐、晋、汉、周五代起落,江南与川蜀则有南吴、南唐、前蜀、后蜀等十国兴衰。
这段被称为“五代十国”的历史,极大改变了中国文化。
首先是信仰的改变:随着唐的瓦解,来自印度的佛教同时瓦解。人们转投发轫于本土的道教——后者主张“天人合一”,将目光由自身收回、望向天地。这促使绘画的主题发生转变——人物与宗教式微,山水蔚为主流。
接着是丝绸之路的衰落:早在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便逐步失去了对于河西走廊的控制;到五代时,丝绸之路几乎中断,来自中亚的矿料愈发稀有,包括用于制作石青的蓝铜矿与用作石绿的孔雀石。这又促使绘画的材料发生变化,中原画师们不得不淡化鲜艳的设色,水墨日益兴盛。
最后是士人的自放:与汉朝崩溃后魏晋兴起隐逸之风相似,唐朝覆灭,官吏、文士、画师、僧侣也纷纷隐居深山,以期躲避混乱的时局。在隐逸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然——仕途已然不再可能追求,林泉之志成为心灵新的寄托。
随着这些改变,最终促使山水被奉上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人们渴望在自然之中营造意境、投射理想、赋予人格,追求其中蕴含的崇高与永恒。正是这种思想,从此成为后世山水画的灵魂;也正在这样的形势中,五代山水形成了它明确的风格——格局宏伟、水墨淋漓、信奉自然。
《溪岸图》的宏伟格局由三点聚合而成:
①高远,画面有强烈向上升起的动势;
②深度,空间由近向远延伸,连绵且真实;
③比例,以人的渺小彰显山的庞大。
五代·董源《溪岸图》
在《溪岸图》中,海浪般涌起的群峰占据了画面大部分位置,山峰形成的弧线向顶部交汇,升起观者的视线,产生向上的动势。这些动势成为画面的基调,继而用于营造山水的崇高。它与后来南宋小景、元代江岸风景予人精致、微妙、散淡的意境不同,强调一种涌动的、隆起于大地的气魄,使人以瞻仰的心情感受壮阔山水带来的宏伟磅礴。
由于这种追求更质朴、发源于面对崇高事物产生的本能,因此也更加直观、更加强烈。感受南宋、元代作品时往往需要诗意,甚至总要裹挟一丝轻愁;面对五代、北宋的画作,需要准备的只有回归真实的自己、忘记那些关于艺术理念、语言、派系的繁文缛节,直接去感受山岳的魅力。
千万邦文化是集数字科技、文化艺术和版权交易于一身的综合性文艺交流平台,在这里,您能够获取最新文化资讯,交流艺术心得,平台还提供绘画艺术、数字潮玩和动漫头像等多种形式的IP商用版权服务。别再犹豫了,关注千万邦,开启属于你的艺术之旅吧!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https://145758.com/yishujianshang/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