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艺术鉴赏

灵动地吸收百家之长 ——专访北京边锋画院院长郭立黄

1.jpg

《自酿》尺寸:68x138cm 材料:纸本综合材料 创作年代:2023


在第一期的153篇投票作品中,佳作频出,其中有些作品可能由于“随机群运行”的缘故,即刚好没有“热心的观众群友们”看到作品并积极投票,使得票数上并不高,但,细看他们的作品,会被深深地吸引。

看上传画,不是看原作,已然失去很多信息,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很多东西。笔者看画,从来都是先看画作、再看作者介绍等,尤其希望看到创意过程的细节介绍,而不是先看获奖经历和资历和头衔等等等。我最初在粗略扫了一遍后,被几幅画吸引,然后翻作者才知道其中两幅是郭立黄先生的作品,然后看到了郭先生的另两幅同风格作品,确证了我的看法。

笔者对郭先生的作品很是推崇。下面先说我们的看法,然后是和郭先生的访谈记录。

我们从《寻仙》68×138中似乎感到可能受范宽《溪山行旅图》影响,构图上很新颖,还更加突出画面中心的压力和张力,可能叫《仙山巨压清爽图》更好一点。

《自酿》68×138,好像有点仇英的感觉,比如和《桃村草堂图》《林亭佳趣图》接近,然后,还有点郭熙“平远”版《水阁清幽图》(黄公望)感觉。

似乎郭先生直觉般地【建基于北宋初,参考元四家,较契合仇英】。(从后来的访谈中得知郭先生并未细致研究过这些古代名家,但笔者一看就觉得像,这应该就是文末谈到的“极度热爱自然之后的超级直觉”吧)。

然后郭先生营造渲染了少见的蓝色效果,手段可能包括青绿(类似千里江山图的蓝色,用一些蓝和青调出来的)、某种小剂量焦墨混用、或者是青花瓷色的应用。这种色彩的山水画(按郭先生后文的说法是“画自然”)很少见,让人眼前一亮。古代人极难获得蓝色颜料,于是蓝色被作为高贵的象征。

所以,我们认为郭先生的有关画作可谓“有一些创举”,挖掘其意义,可往【海洋文明印照下的福建和台湾等地的中国文化静修】上去靠(因为既靠近海边、又还有云深不知处的高山、还很崇尚中国古代文化的,福建和台湾很像)。这可能与郭先生也毕业于日语专业并常在日本游学绘画有关。

笔者居然是从郭先生的类抽象派画作中感受到郭先生可能受到了日本文化和日本绘画的良好影响。

岩彩画是中国的瑰宝艺术,在唐代是高峰,然后在中国几近失传一千年,却在日本发展良好,岩彩画被日本人称为“日本画”,是从中国的唐绘演变而成的大和绘。一百多年前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日本岩彩画大面积运用厚涂,更追求肌理的表现,因此,厚涂法释放了岩彩画中独有的颗粒质感,日本画突破了中国画的束缚,又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这种“新日本画”具备了成熟的系统,成为日本画坛的主流。

郭先生的两幅抽象画作有仿岩彩的韵味!

4.jpg

《炫舞》尺寸:100x196cm 材料:纸本


在《炫舞》100×196和《灼热》100×196中,画面类似滴撒画但不是,类似飞线涂鸦也不是,甚至《炫舞》中的右上角还有一头闭眼的狮子(像吴冠中的《狮子林》中的狮子),但竟然没有凌乱烦躁的感觉(哪怕《灼热》),我看到的是透过这五彩缤纷的树林后湛蓝纯净的天空。

那种“凌乱”不是真凌乱,是一种有清晰结构的像“数学分形”一样的东西。跟波洛克的《第31号》一比较,一边是【兼具抽象和传统的近乎完美的结合体(即郭先生的作品),一边是真正的“打破一切绘画‘支点概念’的真革命的抽象表现主义——(架上不要了、绘画的空间不要了、主题不要了、可以任意分割画作、等等)”】。

郭先生的色彩,尤其是黄色黄橙色的运用,颇为仿岩彩,而且色彩可以加重加热,但不改变“那个不变的东西”即上文说的“湛蓝纯净的天空”。

我们认为,这应该就是受日本文化的影响所致,不是那么特现代特浮躁,日本人在现代艺术面前属于从来都不慌不忙的,因为我浮世绘可是影响了一大拨现代绘画的开宗立派者。从某一时间起,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日本的艺术直觉和影响力,一个中岛美雪,就曾养活了还是巅峰期的半个港澳台乐坛二三十年。

 

以上是我们的看法,我们据此发出邀请,请郭先生拨冗回答一些问题。

郭先生在下文的访谈中显示了谦逊、灵动、清静的品质。

 

千万邦文化:您是怎样看待和研究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

郭先生:你提出了两个问题,首先说国画吧。我认为自己不是在画国画,只不过用宣纸在创作而已,每次注明自己作品材质时经常写成“纸本综合”。国画这一画种已经非常成熟了我在这里不做评论,至于山水画我也从来这样定位过,只是对大自然充满敬意,不如把山水画改成“画自然”更贴切。

 

千万邦文化:您对色彩有什么看法?

郭先生:谈到色彩,我觉得画画时不能“戴眼镜”,这个眼镜有所特指,古人的眼镜、别人的眼镜、西方的眼镜、与自己亲近的老师的眼镜,总之要自我审视,是自己的肉眼看到之后的面貌。

 

千万邦文化:您觉得工艺美术方面的训练对您画山水画等等有哪些影响?(注——郭先生20岁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28岁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37-43岁在中央美院任职)

郭先生:影响深了去了,奠定了我一生的审美取向,我非常庆幸自己有工艺美术的基础,老工艺美院的老师都是我膜拜的对象而且大致上都教过我,吴冠中、祝大年、张仃等,每位先生在我心中都是无法逾越的高山,工艺美术让我很受益,感觉创作时不刻板,可以灵动吸收百家之长用来丰富自己,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大部分人存于表面,说是学习别人,回去一画还是自己的套路,在某种魔咒里不自拔。

(笔者评——这段回答信息量很大,可以对很多美术工作者及学生等等产生很大帮助)。

 

千万邦文化:您认为日本绘画和日本文化对您的绘画有没有深层的影响?

郭先生:首先我敬佩日本人的做事态度,在东京美术馆和新泻美术馆看过一部分日本画家的当代作品,不管多么激动胡抡涂抹,呈现出的作品都很规整,就是说“作品感”很强,可能是多年注重制作有关系。


千万邦文化:您会受到材质材料的束缚吗?

郭先生:当人们过于关注材质材料时,往往就会弱化或忽略作品本身的内在精神,我很少研究材料,更关注作品向观众呈现的最终效果,可能也是受吴冠中先生的思想影响:不择手段就是择一切手段。


千万邦文化:您是怎样看待抽象画作的?

郭先生:我自己定位是“在无序中营造有序”。


千万邦文化:您接受或基本接受我们事前对您的作品的看法吗?

郭先生:这些都是你的理解,我经常说绘画作品是无声的哑语,创作者的内心世界、生活履历、修养、创造性都在作品里凝聚着,需要慧眼识金。你具备慧眼。


最后,郭先生附上了一段精彩的概述文字(我们摘取部分放在下文,所有原文字存档于我们公司中):

敬畏自然,在自然面前,我们如此渺小,那点儿所谓的自我又算得了什么。

师承自然,大自然是真正的老师,无论是山石树木还是劲草河流都展示着生命的顽强。

崇山峻岭看似平静,经过数亿年变化有着挺拔的态势;树木丛林顽强不屈服,追寻向往着阳光;山泉河流,遇阻自我沉积,时机成熟即刻倾泻而出,万物皆有灵性,我们从中能悟到生命的意义。

关注自然歌颂自然之美,成为大自然的搬运工,让更多的人回归热爱自然,这是艺术创作的责任。通过绘画在大自然里寻找生命的本质也是艺术创作的真实意义。

春天一切都是裸露的,看得真真切切,岩石彻底失去了遮掩,灌木不戴“绿帽子”露出了强健的筋骨,泉溪一个声调的流淌着,偶尔听到一些个虫叫鸟鸣。

夏天是浓烈的、茂密的,墙壁落满了各种飞蛾形成了“昆虫博物馆”,野猕猴桃结满果实,叫不上名字的花草,特定海拔高度才能生存绽放的太平花成为主角。

夏天天气变幻莫测,看着好好的阳光明媚转眼就雷雨交加,焦墨也好水墨也罢想疏能跑马不太容易,满眼的密不透风,不到山顶看不到全貌,只有湍急的泉水成了可以细心描绘的对象,能激发创作的欲望,夜空中明亮的星星映入眼帘,顿悟梵高的繁星作品一点都不夸张。

秋天是斑斓的、诱人的,色彩丰富让人充满想象,听朋友说德国研制的颜色里光一个“黑色”就有上百种,雾灵山是自然版,秋天的红色、金色、橙色、黄色、紫色成千上万种,全靠每个人去体会。

冬季封山,所以一年四季里只有冬天没去过雾灵山。


这些文字对外出写生的美术生等等有着很大的帮助。

从郭先生的作品和文字中,我们看到在他身上,真正地体现了读书时期的上课老师吴冠中所倡导的“灵动地吸收百家之长”和“不择手段就是择一切手段”。

2.jpg

《寻仙》尺寸:68x138cm 材料:纸本综合材料 创作年代:2023

3.jpg

《灼热》尺寸:100x196cm 材料:纸本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https://145758.com/yishujianshang/18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