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与传统的脐带相连——陈家泠
陈家泠,出生于浙江杭州,师从潘天寿,中国国家画院首聘研究员,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理事会理事,著名画家。
陈家泠,初习人物画,八十年代开始吸收中国古代壁画和外国水彩的技法,且经过了反复的研究和实践,创造出了具有中国哲理性,兼有印象派、抽象派及表现主义特点的现代国画新流派。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成名的那一辈画家中,陈家泠可说是非常"另类"的一 位。他在画坛上崭露头角之时已不算年轻,然而他却能在其后十几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表现出青年人才有的敏感和超前意识,完成由技法到观念的一大飞跃,确立了强烈的个性风貌,并在九十年代初跻身上海"现代水墨"画派,颇有些前卫画家的味道。
从陈家泠的画面上,同样可以看出"另类"之处,他八十年代之后所画的那批画,题材内容上虽然不脱元、明、清的画家们就已在描绘的汀花水鸟、荷叶蔬果等等,但其立意却已迥异前贤。多数人都可以从画中感觉到一股清、静的气息,这与历来花鸟画所欲表现的意境并无二致。然而那三两荷花,或一花二鸟,或一鸟二花的画面中所包含的自觉构成的意识,却是陈家泠独有之处。
"构成"一说,原是西洋绘画的基因,元、明、清的画家们即使有类似的章法处理,却也达不到"自觉使用"这一高度。近代中国将"构成"与传统中国绘画相结合的第一人,为潘天寿,正是他首倡用"构成"理论的观点来剖析中国画的一些内在规律,发现规律之后,再用符合"构成"理论的语言表达出来。使"构成"概念与中国画创作逐步血肉相连,难以分割,陈家泠正是发展了这种画风,使其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更进了一步。
陈家泠的用笔可具体分为"走、守、漏、透",走,是让水分与色彩自然流动;守,走到一定程度就守住它,不让它流;漏,让上面的色彩通过纸背,漏到下面一层宣纸;透,或两纸相透,或两背相透,充分挖掘了宣纸的潜能。当然以传统笔墨的标准要求,陈家泠的用笔不免有"工艺性"之嫌。
在绘画的世界里,陈家泠如顽童,用自然线条勾勒山水、花鸟与人物。他传承和弘扬了海派的艺术精神和文化特征,以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包容的心态来进行艺术创作。
陈家泠曾说过:“艺术家要表达这个时代,讴歌这个时代,他的心灵就越能融入时代的情感,他的创作就越有生命的力量。”
他认为,艺术家不能止步于享受生活的美好,而是要肩负起发展、弘扬国家文化的使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与实践,一直奔忙在创作路上的陈家泠不断用创新的笔触勾画中国故事,致力于将中国国画艺术推向更高的世界舞台。
千万邦文化是集数字科技、文化艺术和版权交易于一身的综合性文艺交流平台,在这里,您能够获取最新文化资讯,交流艺术心得,平台还提供绘画艺术、数字潮玩和动漫头像等多种形式的IP商用版权服务。别再犹豫了,关注千万邦,开启属于你的艺术之旅吧!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https://145758.com/yishujianshang/1480.html